“大建設”動力何來
——釋放改革紅利,廣泛調動社會資源,激發(fā)市場主體活力,增強內(nèi)生發(fā)展動力
“十二五”初期,全省交通投資一度陷入低潮。受燃油稅費改革和二級公路取消收費政策影響,省級公路建設部門失去投融資能力,一直到2011年底,全省一級公路通車里程僅為600公里左右。
向改革要動力,成為加快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出路所在。 “十二五”期間,我省深化國省干線建設管理體制改革,明確了國省干線的公益屬性,確立“省市共建,以市為主”的全新建設管理體制,將公路建設的項目核準權限下放至各市。同時,中央和省級財政資金下達至各市,作為各市交通投融資平臺的注冊資本,全省16個市和2個省直管縣交通投資公司累計注冊資本近500億元,拓寬了交通建設投融資渠道。 2013年至2015年,全省國省干線公路建設完成投資1140億元,相當于“十五”和“十一五”10年投資總和的3.2倍。
簡政放權改革的深化,大大激發(fā)了市場主體的活力,交通運輸服務和保障水平得到有力提升。省級交通運輸部門權力事項核減70.1%,精減下放行政審批項目38項。市場主體活力迸發(fā),2014年,全省港口吞吐量4.38億噸、集裝箱吞吐量76.4萬標箱,分別居全國內(nèi)河第二位、第五位。
“十三五”時期,調轉促“4105”行動計劃的深入推進,對交通運輸和現(xiàn)代物流業(yè)也提出全新的要求。我省將持續(xù)深化交通建設投融資體制改革,鼓勵社會資本建設重大交通基礎設施,拓展多元化交通建設投融資渠道。目前,全省已經(jīng)有3條高速公路項目被列入全國第一批PPP試點項目。 31個國省干線公路建設項目也進入PPP試點,投資規(guī)模近480億元。
在體制機制改革上,我省還將持續(xù)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,全面推進交通運輸綜合執(zhí)法改革等重點領域和關鍵環(huán)節(jié)改革,努力釋放更大改革紅利,以大交通暢通大物流,助推全省加快調結構、轉方式、促升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