滁州網訊 “逢四說事日”作為南譙區(qū)同樂街道陽明社區(qū)創(chuàng)新推出的基層治理品牌,以每月4日、14日、24日為固定議事時間,將愛心服務與民生議事深度融合,既解決了群眾急難愁盼問題,又拉近了鄰里距離,讓議事場成為充滿溫情的“連心橋”。
愛心義剪:剪刀傳情剪出議事“煙火氣”
在每月逢四的清晨,社區(qū)“逢四說事”議事亭的愛心義剪攤位前總是排起長隊,理發(fā)志愿者姜大姐系著黃色圍裙,正麻利地給居民剪發(fā):“張大爺,今天還剪您常留的平頭?”老人瞇著眼笑:“聽你的,上次剪完街坊都說我年輕了好幾歲。”剪刀“咔嚓”輕響間,大爺湊近說:“小姜啊,咱小區(qū)那戶養(yǎng)貓的家主,這夏天氣味很難聞,不能只顧自己,不顧及他人呀!你們要管管啊!”旁邊的小徐聞言,立刻在“議事登記本”上記錄:“您說的具體樓棟號是多少?他家的具體情況,請您詳細說下……”居民們的訴求像流水般自然淌出,理發(fā)師身旁的“議事登記本”,成了收集民聲的“移動信箱”。在這里,剪發(fā)不再是單純的服務,更成了居民吐露心聲的“輕松場”,讓議事在不經意間融入日常生活。
愛心義診:聽診問需診出議事“真訴求”
相鄰的愛心義診攤位同樣熱鬧。來自同樂衛(wèi)生院的醫(yī)生志愿者細心為居民量血壓、測血糖,解答健康疑問。“劉阿姨,您這血壓比上月高了些,最近是不是沒按時吃降壓藥?”劉阿姨不好意思地撓撓頭:“有時候早晨會忙忘記吃……”張醫(yī)生一邊在病歷本上記錄,一邊說:“您早晨一定要記得吃??!下次也可以直接到衛(wèi)生院來測,小區(qū)一條馬路之隔也不遠。”“對了,您上次說小區(qū)夜間路燈太暗,晚上遛彎不安全,這事在議事會上已經討論了,這周就安排更換高亮度燈泡。”劉阿姨笑得眼睛瞇成一條縫:“真是太貼心了,看病還能解決生活難題,真是太方便了!”“小區(qū)能不能增設一些運動器材,比如乒乓球臺之類……”,居民邊接受檢查邊提出建議。義診臺旁的志愿者“問題收集箱”里,從增設運動場地器材到優(yōu)化垃圾清運,件件都是關乎生活的實在事。醫(yī)生們不僅治病,更當起“傳聲筒”,將這些訴求及時反饋到議事環(huán)節(jié)。如今,義診義剪已成為“說事日”的“固定項目”,每月吸引200余名居民參與。
流程閉環(huán):多方議事凝心聚力“暖民心”
從解決一件小事到凝聚一片人心,“逢四說事”加愛心服務的模式,讓社區(qū)變成了溫暖的大家庭。居民們在這里不僅能表達訴求、解決問題,還能通過志愿服務傳遞愛心,鄰里關系越來越融洽。當場解決的現場解決,不能現場解決的明確責任人和解決時限,確保事事有回音、件件有著落。截至目前,社區(qū)已通過“逢四說事”收集民意30余條,已妥善解決26條,其余均報上級部門協(xié)調處置,并跟進落實解決期限。社區(qū)負責人表示,將繼續(xù)豐富“說事日”的內容,加入社會民生事務、法規(guī)政策咨詢等服務,讓這個平臺成為聽民聲、解民憂、聚民力的重要紐帶,讓社區(qū)真正成為溫暖的大家庭。(仝基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