點外賣、懂網購、唱KTV……這屆老年人,生活有點兒潮。隨著60后逐步開啟中老年生活,使用智能手機已經不再是“銀發(fā)族”的障礙,“銀發(fā)經濟”也正進入數字化加速期。
“新老年生活”之新,是新時代新氣象的折射。當下很多60后不再圍著兒孫轉,這是家庭觀念的“開放”,也使得家庭成員之間的關系更深刻地建立在自力更生和“平等相待”的基礎上。照看隔代孫輩不再被認為是為人父母者天經地義的責任,這能夠在兩代人之間形成共識,是一件多贏的好事。
老人不再承受身體、精力和財力都無法內化的不可承受之重,有相對寬裕的經濟條件和時空選擇,去過自己可能一直想過的那種“消費自由”、出行自由、和選擇自由的生活。事實上,“刷”起來、“走出去”、買起來,跟上數字化時代的潮生活的老人們,落伍于時代、跟不上形勢等心靈的負累會相對減輕很多,與時偕行,與時同樂,健康的質量會隨之上升,反過來,家庭養(yǎng)老的負擔反而會自動減輕,多元養(yǎng)老、自主養(yǎng)老、社會養(yǎng)老的可能性空間也越來越多。
特別是隨著快速網購、移動支付、歌廳嗨場等新潮流的推動,“銀發(fā)族”不再一塊鋼镚掰兩半、省吃儉用苦自己,這是消費觀和生活觀的有益嬗變。衣食住行娛等方面品質好、多元化、便利化的消費需求,是真實而自發(fā)的,而在這方面的潛力,可以說依然相當巨大。
要真正讓城鄉(xiāng)老年人實現一機(智能手機)在手,生活不愁,在技術上,首先要破解智能化門檻設置問題,要考慮怎么樣讓智能機為老年人用得起、學得會。更重要的,是要教會他們增強網絡詐騙的防范意識;其次,數字化背景的“銀發(fā)經濟”,一定是建構在數字化背景的銀發(fā)文化或銀發(fā)生活基礎之上的,消費只是整個生存狀態(tài)的一個方面,怎么樣幫助老年人充分體驗移動社交和互聯(lián)網時代的便利與“神奇”,提供更多更優(yōu)良的文化產品和適合老年人口味的精神食糧,需要有更實際的舉措。同時,怎么樣在智能手機上更好地接入包括養(yǎng)老金認證、應急救助等老年人人身權益保障的公共服務項目,而且能夠從大數據的角度,以社區(qū)為單位,建立銀發(fā)族特別是獨居老人實時在線的反饋和保障系統(tǒng),解除其生活便利化的各種后顧之憂,也是當務之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