懶,竟然成了癌,覺得可笑。不過,前幾日網(wǎng)上看到一新聞,我本來輕松的情緒,卻突然輕松不起來了。
說的是某名校的一幫優(yōu)等生,這些正在升起的太陽,未來國家的棟梁,卻懶癌纏身。他們無所事事,整日宅在宿舍“葛優(yōu)躺”:交作業(yè)、寫論文,不挨到最后一晚不動筆,復(fù)制粘貼、東拼西湊、應(yīng)付了事……于是,有人戲虐調(diào)侃,患有懶癌的人,床以外的距離都是到不了的遠方。
我們說,一個人如果失去了奮斗的方向,沒有了前進的動力,他的人生就像“脫線的風箏”,虛度著大好時光。節(jié)奏緊張的現(xiàn)代社會,各種各樣的壓力,讓一些人苦不堪言。為了擺脫壓力,有人提出了“我懶我快樂”、“人生得意須盡懶”、“我懶我健康”等“懶人主義”的宣言,探究著刪繁就簡、去蕪存菁的生活與工作技巧,并在生活中身體力行著。記得我的一個親戚,曾經(jīng)跟我說過一個關(guān)于他孩子的故事:這孩子讀大學時,最懶的時候飯都懶得吃,隨便干吃一點方便面加榨菜,床都不收拾,床單半年也不肯洗一次。有一次,不知道什么東西在茶幾上壞掉了,東西扔掉之后,沒有擦桌子,再過幾天之后,老覺得桌子上有什么東西不對勁,離近了一看,原來是蒼蠅下了小蟲子……這種不求上進,思想頹廢的新主張,就是如今網(wǎng)上流行甚廣的所謂“懶癌”。它不是醫(yī)學里真正意義上的生理病癥,而是形容一個人懶到了極致的網(wǎng)上新名詞。
學生患懶癌,開好藥方,對癥治療,我想,早晚可以痊愈。但公務(wù)人員,如果也患上了此病,影響的不僅是個人形象,更多是給政府工作蒙上了陰影。門好進、臉好看、事難辦和庸懶散拖,以及為官不為,懶政庸政怠政,今朝有酒今朝醉和當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等,這些表現(xiàn)不一的“懶癌”,既是頑癥,又是通病,如果不及時治療,后果同樣很嚴重。褪去衙門作風,使懶散者心生敬畏,讓他們由被動監(jiān)督改為自覺遵守,這才是真正對懶癌的治療。
癌癥有中晚期,不過,網(wǎng)上有人說,懶癌也分早、中、晚期,其中,懶癌晚期是懶到極致中的極致。有人做過統(tǒng)計,說一些地方長期在一起曬太陽、抽煙喝酒、打牌的幾乎都是貧困戶,他們的共同語言是討論這段時間得到多少扶貧物資,打聽哪個領(lǐng)導干部啥時候來慰問。此類貧困戶的“懶癌”思想,除了固有原因,還有一些是我們“慣”出來的。治療他們長期養(yǎng)成的懶癌,讓他們都動起來,做到“坐地生金”,激發(fā)內(nèi)生動力,讓他們奮發(fā)圖強,脫貧致富,才是真正的正道。
混日子事小,浪費生命事大。拿什么拯救你我們的懶癌?法國著名文學家羅曼·羅蘭說過:“懶惰是很奇怪的東西,它使你以為那是安逸,是休息,是福氣;但實際上它所給你的是無聊,是倦怠,是消沉;它剝奪你對前途的希望,割斷你和別人之間的友情,使你心胸日漸狹窄,對人生也越來越懷疑。”
懶不是病,懶起來要人命。懶癌及其惰性思想,讓我們誤以為是在享受,其實是一種慢性自殺,也許最初我們并沒有什么感覺,總是在為自己尋找借口,漸漸的,成為了一種習慣,它在我們的身體里蔓延開來,侵蝕著我們的精神,腐蝕著我們的心靈,蠶食著我們的靈魂,甚至統(tǒng)治著我們所有的生活。一次又一次的懶惰和拖延,當我們幡然醒悟的時候,或許光陰已經(jīng)流逝了很多很多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