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超市購物,看見一位大哥買了好多玻璃杯子,掉地上碎了一個,隨后他立即走開了。就當我選好東西也要走開時,他卻跟工作人員一起回來了,一邊打掃碎玻璃,一邊詢問如何賠償……這位大哥主動擔責的做法頗有謙謙君子的慎獨品行,讓人心生敬意。
“誠于中,形于外,故君子必慎其獨也”。慎獨是一種情操,一種擔當,一種良知,一種人生態(tài)度,是在沒有其他人在場、沒有其他人監(jiān)督的情況下,也能謹慎不茍,按照一定的道德原則和道德規(guī)范行動,做到心地上的清正純潔、行為上的光明磊落。它是先賢倡導的一種自我修身方法,最先出自《禮記·中庸》:“天命之謂性,率性之謂道,修道之謂教。道也者,不可須臾離也,可離非道也。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,恐懼乎其所不聞。莫見乎隱,莫顯乎微。故君子慎其獨也。”也就是說,在最隱蔽的言行上最能夠看出一個人的思想,在最細微的事情上最能顯現(xiàn)一個人的品質(zhì)。
慎獨是金,有著堅定不移的立場,有著堅強不倒的身軀,有著堅忍不拔的毅力。要真正做到慎獨不容易,因為做人行事,人們似乎都有一種習慣,知道有人監(jiān)督,就會注重言行,循規(guī)蹈矩﹔無人監(jiān)督約束時,就容易萌生僥幸心理,放松自己,一步一步地,貪欲便會迅速膨脹開來,最終造成不可挽回的終身悔恨。古希臘著名學者德謨克利特曾說:“要留心,即使當你獨自一人時,也不要說壞話,做壞事,而要學得在你自己面前比在別人面前更知恥。”是的,一個人能夠在獨處的時候也能做到如在大眾場合里一樣,時刻檢點自己的行為,做一個襟懷坦白、光明高尚的人,做一個值得別人和自己尊敬的人,那么真的也做到了“慎獨則心安”了。
慎獨是一種至高的精神境界,是一個人不可或缺的道德修養(yǎng),也是一朵開放在無人曠野里的小花。曾國藩感言:“自修之道,莫難于養(yǎng)心,養(yǎng)心之難,又在慎獨。能慎獨,則內(nèi)省不疚,可以對天地質(zhì)鬼神。人無一內(nèi)愧之事,則天君泰然,此心??熳銓捚?,是人生第一自強之道,第一尋樂之方,守身之先務也。”在當今充滿誘惑的大千世界里,倘若人人知古鑒今,心存敬畏、慎獨慎微,講規(guī)矩、守戒律,不為功名奔波,不為權貴折腰,人生必然變得芬芳而絢爛!
已有0人發(fā)表了評論